小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小企业上市公司本身规模小,生命周期短,内部控制薄弱等自身特点,使得我国小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有一定特殊性。本文结合我国小企业上市公司的特点对小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提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解决建议。
一、引言
2007年5月,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通过了新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第5号(AS5),AS5对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明了方向。2009年1月PCAOB又发布《小规模上市公司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该指引的颁布推动了AS5在规模小的企业中推广应用。我国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条规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2010年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自2012年1月1日在主板上市公司全面实施该指引,择机在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配套指引要求施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上市公司须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小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也提上了日程。与大中型上市公司相比,小企业上市公司由于自身规模小、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完全分离、生命周期短、家族色彩浓厚、组织形式多样等特点,使得小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有其特殊性。本文结合小企业上市公司的特点,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背景下,研究小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联系人:袁洪生 电话:13505323629 QQ 号:79762688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含义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企业按照规定对其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委托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进行真实合法性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其审计的依据是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目的是检查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充分性及合法性,检查内部控制能否保障公司资产和资金的安全。小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审计缺乏认识。
小企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由于文化层次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因此过分重视生产,轻视经营管理,对内部控制没有充分的认识,一味追求企业经济利益,而忽视内部控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管理者的这种思想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使企业内部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另外,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往往没有分离,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没有董事会、监事会等,缺乏权力制衡机制,职业经理层缺失,容易导致管理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管理层凌驾于“控制制度”之上,粉饰会计报表,导致账务不实、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建设实施不重视,因而对内部控制审计也就缺乏认识。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要高度关注管理层舞弊造成的重大错报风险。
2.小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充分,增加了内部控制审计难度。
小企业规模小、员工少、机构设置简单、业务单一、企业流程简单、行业范围狭窄,这些特点使得小企业无法形成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由于小企业规模小,员工数量有限,一人多职的现象在小企业普遍存在,这违背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授权审批制度的实行。小企业家族色彩浓厚,因此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为限制,企业财产转移情况普遍。这些内部控制缺陷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难度,同时增加了审计成本。注册会计师应从各方面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适当的降低重要性水平、加大测试量。
3.审计成本费用高的限制。
由于小企业自身所有权和经营权未分离,管理权掌握在高层管理者手中,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生命周期短等特点,使得审计风险领域分布比较广泛,加大了评估风险的成本;并且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比较低,势必要加大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那么审计成本固然要增加。但是一般小企业不会接受较高的审计支出,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尽量降低审计成本,给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挑战。
4.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我国小企业内部审计往往只是涉及事后审计,并且一般只限于企业财务会计审计方面,甚少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其他方面。由于很多小企业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分离,股权集中度高,家族色彩浓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这些原因导致小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在小企业中定位侧重于经济监督型,并且往往与会计部门混淆,从而小企业内部审计定位不明确。小企业实力有限,难以引进高端人才,所以我国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胜任能力不高,可利用的内部审计结果有限,而且可能利用外部专家实现财务报告胜任能力的要求。
5.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水平落后。
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识别可能会对企业目标实现造成威胁的潜在事项,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将威胁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小企业管理者普遍重视利润,轻视经营管理,从而使管理者忽视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小企业管理者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上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即便存在规范的风险管理体制的小企业,由于其结构单一,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者水平有限,基础设施薄弱,并且家族色彩浓厚,这些因素都使得小企业风险管理水平落后。
联系人:袁洪生 电话:13505323629 QQ 号:79762688
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建议
我国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吸收大企业内部控制及审计实施经验基础上,逐步规范和完善小企业内部控制。
强化管理层内控意识,增强对内控审计的认识。应重视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范小企业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善其现有的家族式治理模式。聘请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管理,对公司内部大股东形成制衡。完善小企业董事会职责,董事会要代表公司股东监督经营者,预防经营管理者徇私舞弊。设立相应的监事会,监督董事会、经理人滥用职权,损害股东利益。目前我国国内还没有针对小企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小企业相较于大中型企业有其独特性,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不能完全适用于小企业,注册会计师在对小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要根据其特点对内部控制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管理层要增强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及实施情况。
建立适合小企业上市公司特点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要求。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小企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要求对于小企业不完全适用,如果小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要求和大中型企业相同,势必会增加小企业的负担,限制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展,或者迫使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虚假报告,这会使内部控制审计形同虚设,失去其存在意义。因此,政府需要根据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披露要求,使其更加适用于小企业。
注册会计师需提高执业水平,提高服务意识。会计师事务所要对审计小企业的注册会计师进行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注册会计师自己也要注意提高服务意识,在对小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要把握重要性原则,重点关注重大错报风险领域的重要控制。小企业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尚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立需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讲求重要性及有效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对小企业的审计也应适应小企业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强化小企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不仅应监督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还要能够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风险及内部控制缺陷,向管理层提出改进建议。需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小企业要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还要和大中型企业一样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从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转变。另外需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财务知识、审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知识。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小企业审计时要将企业内部审计考虑在内。
增强小企业上市公司管理者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管理者需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将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内外部风险纳入内部控制考虑的因素之中,其中以财务风险作为重点考虑因素。为了识别企业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小企业可以考虑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联系人:袁洪生 电话:13505323629 QQ 号:79762688